造车都没搞明白,就整机器人了?
“未来只有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三种机器人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11月底曾这样表态。
确实,目前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热潮。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多类公司在进行研发和生产。比如科技公司中的波士顿动力、宇树科技;工业自动化中的汇川技术、拓斯达;创新型机器人企业中的森汉科技、Figure.ai等等。
当然,也少不了汽车厂商。比如最早也最知名的特斯拉,以及华为、小米、小鹏、比亚迪、广汽、上汽、丰田、奇瑞、长安等,都已经布局机器人这一新蓝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预计将有更多的车企加入到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中来。
然而,有人质疑,车企在造车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就急于涉足人形机器人,是否有些操之过急。毕竟,汽车制造与人形机器人技术虽有关联,但两者之间的技术门槛和市场需求却大相径庭。
一些车企在尚未完全掌握汽车制造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便急于将业务触角延伸至人形机器人领域。这些车企或是通过投资机器人企业,或是自研人形机器人技术,试图在这一新兴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车企如此布局呢?
机器人的需求无处不在
机器人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可以根据其功能的不同被划分为多种类型,每一种都适应了特定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按功能分类的机器人类型:
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公共服务机器人,它们能够提供接待、导航和安全保障等服务,如迎宾机器人能够在机场、车站等场所迎接旅客,导览机器人则能够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而安保巡逻机器人则能够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
其次是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它们能够在家中提供清洁、娱乐、教育等服务,如扫地机器人能够自动清扫地面,智能陪伴机器人能够陪伴孩子玩耍、学习,为家庭生活增添了更多乐趣和便利。
然后就是在视频中经常出现的农业机器人,是现代农业的新宠,它们能够精准地进行播种、喷洒农药等作业;军事机器人则在军事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特种机器人如搜救机器人、水下作业机器人等则是为了执行特定任务而设计的。
其他不常见的有服务机器人,则广泛应用于服务行业,它们在餐厅、酒店、医院等场所大显身手。医疗机器人能够执行精细的手术操作,辅助康复治疗,甚至在护理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工业机器人是工厂生产线上的得力助手,它们主要负责自动化生产流程,如精确地进行装配、高效地焊接以及搬运重物等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
而车企看中的,就是工业机器人的价值。车企作为汽车制造业的主体,对于生产效率、质量控制以及成本优化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价值愈发凸显,成为了车企眼中的“香饽饽”。
工业机器人,以其高效、精准、稳定的工作特性,为车企的生产线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在装配环节,工业机器人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完成零部件的组装。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的不知疲倦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车企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汽车。
除了装配,工业机器人在其他生产环节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喷涂车间,机器人能够均匀而精确地喷涂车漆,不仅提高了涂装的效率,还保证了车漆的美观和耐久性。在物流搬运方面,工业机器人能够轻松搬运重物,减少了人力成本,也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物流延误或损坏。
参观过工厂的朋友应该对以上的机器人设备都有所了解,当然,这只是当下车企能够应用的部分,也只是机器人定义中的一小部分。今天,我们所提及的人形机器人,或者是具身智能,在车企的设想中,将会提供更大的使用价值。
除了在汽车制造业中大放异彩,人形机器人正逐渐拓展其应用边界。凭借其仿生的外观设计、高度灵活的互动能力,以及内置的强大智能信息处理系统,人形机器人正在悄然成为一些汽车品牌体验店的新型服务力量。
在更为久远的未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对他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够执行多项任务,以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比如替代人类执行不安全或无聊的工作、成为家庭助手、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业、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等等。
车企与人形机器人很契合?
“汽车与机器人两个产业在产业链上有诸多协同共振之处。在技术层面上,汽车的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技术可以相互借鉴;在生产环节上,机器人可以用于汽车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在市场方面,车企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机器人产品的推广。”
“如果说智能汽车是智能智造的皇冠,那么智能机器人将是机器智能的皇冠。我相信,将来智能汽车的厂商都会同时是智能机器人的厂商,相信智能汽车跟智能机器人将来会是一致的产业,且能够产生1+1gt;2的效应。”
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汽车一样,有着相似的驱动原理:硬件、软件和软硬解耦。
当前,汽车领域在技术创新与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无人驾驶、传感器技术、机器视觉以及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已经积累了深厚且宝贵的经验。这些技术不仅推动了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更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与人形机器人的开发在诸多方面展现出了高度的相似性,比如对复杂环境的感知与理解、自主决策与行动能力等。这种相似性为两者在硬件和软件层面上实现技术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比如擎天柱人形机器人不仅继承了特斯拉在汽车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突破,旨在打造一个能够全面理解环境、高效执行任务、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智能机器人。因此这也为其他车企提供了思路,纷纷投身其中。
更重要的是,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或者说中国车企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政策支持。近期,南京、重庆、杭州等多地接连公布机器人产业相关支持政策,抢抓机遇。有人称,这些政策让该行业从“炫技”进入研发深水区。
此外,AI技术是实现智能交互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在车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大车企纷纷加大对AI技术的研发投入。可以说,AI技术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具身智能的应用又推动了车企的智能化转型。
相关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1.58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3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1%。马斯克预计,到2040年,世界上将有至少100亿个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这些机器人的售价可能在2万美元至2.5万美元。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有可能实现大规模量产。现在的问题是过于乐观地估计了人形机器人在消费级市场的量产前景。毕竟,人形机器人目前还面临技术难题、成本高昂、市场需求不确定等多重挑战。
再回过头来看,造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和资源整合。如果企业在造车领域的技术和经验尚不成熟,就急于拓展到机器人领域,可能会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精彩阅读
-
造车都没搞明白,就整机器人了?...
“未来只有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三种机器人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英伟达创始人黄... -
一汽奔腾B70黑骑士上市售价12.09万-12.38万元...
奔腾B70黑骑士延续了现款车型设计,大尺寸中网采用“层峦式”前格栅熏黑设计,时尚... -
朱江明:2025年,零跑要这么干!...
12月24日,零跑汽车成立9周年之际,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发布了一封全员... -
宁波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CTO沈天曜:具身智能机器人工程化...
2024年12月18日,在第二届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论坛上,宁波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 -
汽车观察:一汽-大众捷达重振雄风再出发...
一拨又一拨价格战,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车企今年挺难。难,对捷达来说是前进的动力... -
车凌科技副总裁闫凯:构建AI时代的车云一体化基座...
近日,由高工智能汽车举办的2024高工智能汽车年会在上海圆满结束,车凌科技副总裁... -
淘车车淄博店热情服务无“差距”,助民工大哥喜提“放心二手车”...
要做就做常青树,这是淘车车淄博店销售顾问杨书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去年从青岛回... -
写在2024NIODay之后:狂欢结束,便是决战...
入行六年,对于蔚来,一直有着莫名的偏爱。 所以每当听到外界,对于这家新势力造车... -
深圳再发四项超充标准...
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莲花山超充站,运维人员正协助车主充电。 文、图/广州日报全... -
ChargePoint与通用汽车联手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充电设备运营商ChargePoint和通用汽车将携手合作,... -
Waymo明年将在东京测试自动驾驶出租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12月16日,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 -
携手央视,鸿蒙智行开启年度直播盛典,问界M9重新定义“新豪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着智能化转型的历史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鸿蒙智... -
共促行业高质量发展吉利汽车李传海受邀出席中国汽车工业质量大会...
2024年12月17日,由国际汽车质量标准化协会IAQSA主办的2024中国汽车... -
推动合作迈入新阶段阿维塔与华为全面深化战略合作...
2024年12月12日,阿维塔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在深... -
更快更强很难不心动星海小帕美650长续航版即将上新...
随着冬季降临,气温缓缓滑落,每位新能源车主都渴望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在拥抱绿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