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中小公募留人难如何摆脱“明星依赖”

时间:2023-06-12 09:04:17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8392   

今年以来,中小公募基金经理频繁离职的现象引发业界关注。“明星化”帮助中小公募在短期内快速实现了规模的增长,但明星基金经理离职频繁、内部权限过大、误判投研方向等风险也随之而来。

中小公募赶潮“明星化”

在基金公司开赴“明星化”的过程中,中小公募一度受益颇多。一位基金经理“出圈”后,其在市场认知方面的快速提升往往会给基金公司带来不少红利,基金经理本人管理的新基金往往能在首发时就取得好成绩,基金公司也可以趁此机会扩大规模,甚至“弯道超车”,为团队配备更多更好的投研人才。

以沪上一家外资参股的中型公募为例,该机构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在几年前夺冠后,公司的管理规模得到了快速提升,截至第二年末,公司的非货管理规模相比夺冠当年增长了40%。

还有一些中小公募则是靠着明星基金经理的口碑创立起来的。以沪上某家个人系中型公募为例,自创立伊始,该基金经理就是公司的招牌。公司对这位基金经理个人品牌的打造不遗余力,这位基金经理也扛起了为公司发行新产品、扩大管理规模的重任。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机构77%的管理规模都在这位知名基金经理名下。

在晨星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屈辰晨看来,与大型公募机构相比,中小公募机构的资金规模以及在渠道方面的影响力相对有限。目前市场上,投资者通常会对具备良好业绩和声誉的明星基金经理更具信心,所以打造明星基金经理是中小公募快速吸引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流入的手段之一。明星基金经理往往能够成为这些中小公募机构的品牌形象,通过他们的声誉和业绩,来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明星”成名就出走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基金经理的个人IP逐渐做大,问题也不断显现,最直接的就是基金经理成名后出走的现象日益严重。

天相投顾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中小公募因为公司自身的体量较小,提供给明星基金经理的薪酬激励和晋升空间等有限,基金经理的离职风险较高。一旦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可能出现投资者大规模赎回,对基金业绩和公司稳定造成较大冲击。

反之,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一些知名基金经理的突然离职也会给资方和普通基民带来困扰。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士认为,投资者本是冲着对一位基金经理的信任购买了基金,在基金经理离任后,是否仍要继续持有该产品就成了一种困扰。

在该基金评价人士看来,明星基金经理跳槽如果不谨慎,往往会变成“双输”,“基金经理的跳槽成本非常高,跳槽之后如果业绩不连贯,之前的人气很快会被消磨掉;如果在新公司碰到新问题,还要做下一步打算。”

从公司内部治理来看,部分成名的基金经理在公司内部享有的权限过大,也引发不小的争议。

“一些知名基金经理在公司内部的自由度太大了,甚至出现了不参加公司会议、不遵守公司章程的行为。”华南一位资深的基金圈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在他看来,中小公募由于人才矩阵不完备,议价能力较弱,为了不让聚全公司之力打造出来的“大咖”离职,只能作出让步。而基金经理自由度过大,不仅会影响团队的投研效率,甚至会给公司带来合规风险。

除了基金经理离任和公司治理问题,对投研方向的误判也是“明星化”的一大风险。

在上述华南资深基金圈人士看来,很多基金经理成名的背后离不开极致化的投资风格。“明星基金经理往往需要极致化的业绩,中小公募想培养明星,只能押注在赛道型产品上,这增加了公司产品矩阵的业绩风险——在赛道的东风来临时,产品的业绩可以顺势走向巅峰;但是当潮水退去,产品的业绩则会节节败退。”

“去明星化”需环境合力

中小公募如何摆脱明星依赖?业内人士认为,这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可复制的投研体系,以应对明星基金经理离职的情况。

天相投顾认为,想要摆脱对个人的依赖,主要依靠团队化、流程化的投资管理模式。首先是建立专业的团队,强化团队化管理,通过团队协作提高决策的全面性和稳定性。同时,制定并严格执行清晰、透明、可复制的投研流程,避免投资决策对个人主观判断的过度依赖。此外,在营销和宣传中更为强调公司整体的企业文化和核心理念、强化品牌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和积极的信息披露,也是提升品牌辨识度的重要手段。

近日,海外基金市场普遍采用的共管模式被广泛讨论,这一模式也被视为国内公募行业“去明星化”的借鉴方向。

在采访中,多位受访者都提到了国内权益市场的特点与“明星化”的关系。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明星化”现象是市场各参与方博弈的结果,想要真正做到“去明星化”,不仅需要基金公司的努力,也需要市场环境的合力。

晨星高级产品经理杨涛认为,从美国市场的发展来看,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普遍存在着包装明星基金经理的行业氛围,但指数基金的崛起打破了明星基金经理们的神秘光环。因此,这个转变过程不仅是取决于个别基金公司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与行业发展及外部环境相适应。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