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2022双十一落幕,夜樱品牌成行业黑马异军突起

时间:2022-11-13 21:28:13     来源:网络    阅读量:4518   会员投稿

前言

2022年的双十一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战线也比以往拉得更长。10月31日晚8点,天猫双十一第一波售卖正式开启。销售1小时,102个品牌成交额过亿元。11月10日晚8点,双十一第二波如期而至。截至11月11日零点,天猫双11已经跑出了148个成交额增长超100%的品类,已有44家中华老字号成交额破千万元。如此惊艳的数据说明国内消费热情不减,消费活力仍然强劲。

电商仍是国内主流消费平台

时值国内YQ仍处于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性态势,物流行业深受影响,好多地区暂停发货,这对电商们来说无疑是利空的。而今年的双十一晚会也没有了以往的热度,因此很多人对今年双十一持保守的态度,商家也变得格外谨慎。在大环境如此不好的情况下,消费者趋于理性是大势所趋,然不断刷新的销售数据算是给国内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仍令人惊喜。

据天猫双11负责人表上,国内的消费需求仍稳健增长,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来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通过双11购物狂欢节,数字经济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

相较于往年,今年的双十一战场可谓是“百花齐放”。从各大电商平台行业销售数据来看,新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趋势已经悄然来临。除了服饰、食品、3C数码、美容护肤等传统电商行业表现强劲外,更多新兴行业增长迅猛,行业黑马频现。潮玩、宠物、运动户外、珠宝四个增速迅猛的行业被称为“新四大金刚”,而鲜为人知的情趣用品行业也开始斩露头角,表现惊人,更被投资界誉为亿万级的行业“黑马”。

情趣用品行业成电商双十一“黑马”

不知何时,情趣用品行业已从街头巷尾的昏暗角落开始慢慢淡出视线,在不经意间,搭上了电商快车,完成了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并悄然逆袭。据了解,2020年双十一当天仅开场半小时,京东健康情趣用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00%;2021年,天猫女性情趣用品的销量暴涨11倍。虽然2022年“双11”还未结束,但电商平台已在陆续发布消费品类的销售情况。目前天猫健康综合排名的数据显示,专注两性情趣用品的夜樱品牌竟在预售首日成为天猫情趣用品单品飞机杯类目的爆款王,而其女性用品震动棒系列也表现优异,稳居品类前三。

据内部人士透露,夜樱品牌在情趣行业已经深耕多年,一直非常低调地进行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启了电商之路,产品因为质量过硬,设计新颖而畅销海内外。2021年,在天猫健康节上更是一举斩获天猫成人计生行业“年度品质新势力奖”,不愧是实至名归。

新消费趋势赋能情趣用品行业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情趣用品行业及消费行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情趣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保持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情趣电商市场规模只有118.9亿元,到2021年,已经增长到766.6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866.8亿元,2025年整个情趣产业将达2081.3亿元。

虽然在国内,人们很少公开谈论性话题,但即便如此,“谈性色变”的时代已经远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随着90后、00后新生代的崛起,社会群体的两性观念变得更加开放和科学,在处理两性情感问题时也更显成熟和理性。

观念逐渐开放的同时,人们对情趣用品的态度也在重塑。中研普华调研数据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受访者中,34.8%的受访者表示想要尝试情趣用品,28.1%认为使用情趣用品令人愉悦,还有27.2%的受访者对情趣用品保持中立态度,只有不足10%的受访者对成人用品有排斥心理,这无疑是情趣产业发展的强大“利好信号”。

当我们放下世俗的偏见和“有色眼镜”,不难发现,情趣用品不仅可以增加伴侣的愉悦和新鲜感,对单身人群也非常友好,不管是两个人的幸福,还是一个人的快乐,都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据调查,在购买情趣用品的人群中,有固定伴侣的用户购买占比接近50%,他们由情侣和家庭用户组成,单身男女的购买比例达到32.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成人用品的品类不断丰富,从最初的以计生用品为主,逐渐发展到各类情趣用品,加上电商行业赋能,资本的青睐,中国情趣用品电商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而从消费需求层次来看,随着消费者购买力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会为了获取更好体验而购买情趣用品,好奇尝试已成为情趣用品消费的次要原因。因此,情趣产品的功能、材质、手感和外观设计等核心品质成为影响购买的决定性因素。

据了解,这次双十一异军突起的夜樱品牌就赢在产品质量和设计上,肯在功能创新等方面苦下功夫,不断提高产品体验感,同时利用互联网等新营销手段提高用户粘性,逐步奠定了其在情趣用品行业的新锐品牌形象,这是情趣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消费者的福音。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