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追寻千年商都的历史印记,青年力量助力传统文化发展

时间:2022-08-14 19:06:12     来源:网络    阅读量:6345   会员投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精神,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的文字活起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优秀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广东工业大学“新式创筑”社会实践调研团于7月31日于广州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展以“追寻千年商都的历史印记,青年力量助力传统文化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结合学校科研平台与地方博物馆资源,以参观学习、产业调研、数据分析、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探索产业学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实现数字化助力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以实际行动助力文化事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与文物的跨时空对话

为了更好地了解考古文物的发掘与修复过程,调研相关文化的传播情况,实践队于7月31日前往广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并与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吕主任进行访谈交流。并在吕良任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文物医院”实验室。

图为实践团师生参观陶器修复工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麒键 摄

团队成员们进入研究院后,在吕主任的引领下进行参观,全体师生依次参观了陶瓷文物修复室、金属文物修复室、化学实验室,观看了实验室内正在修复的文物样件、图片资料及实物展品。

经过吕主任的讲解,实践队成员了解了一件文物从出土至修复至展览的全过程。还学习了解了文物重塑即用现代的材料经过古代的工艺复刻出传统文物,其精细度堪比外科手术,同时需要依靠丰富的专业知识来判定文物的历史背景,难度高且专业性强。

图为实践团师生观看古代铜镜陶范。

图为实践团师生观看“65东物”文物样件。

据吕主任介绍,部分外形生动兴趣的文物,可以用于公众考古,游客可以使用模具在短时间内做出跟实物一样的文物模型纪念品,能够在寓教于乐的实践中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

图为实践团师生观看大众考古文物。

在访谈的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数字化”在文物修复领域中已逐步引入数字化应用,在遇到腐蚀或者矿化较为严重的文物修复时会用到3D数字建模进行文物数字化修复,但是数字化修复的成本会大大提高,这也是文物修复数字化转型的困难之一。访谈时吕主任也谈到,目前考古行业存在人才需求大、专业人员少的问题,许多青年人对于考古行业还是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对此吕主任表达了对广大青年能积极投身到传统文化相关的事业中,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注入新鲜血液的期望。

深入调研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情况及文化传播效果,探寻传统文化数字活化新路径,成员们前往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市南越王博物馆、岭南金融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设施评估等多种形式调研各大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情况以及游客对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了解和满意程度。

图为实践队向博物馆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实践团队广州的多所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实践团队也将调研所得数据反馈给博物馆方,同时团队成员将继续积极与博物馆进行交流,根据博物馆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开展青少年文化教育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突出“两史两情”教育,学党史国史,探索更多元有趣的数字化转型方法,以青年力量助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精神发扬。

深入思考,挖掘博物馆文化底蕴

如今博物馆已成为承载群众了解古代历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依托于2022年世界博物馆日“博物馆的力量”主题,实践团与南越王博物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头号偶像(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开展合作。实践团队将先锋的数字文创设计与传统文化结合,免费发行基于博物馆建筑外立面设计而成的数字文创“博物馆星球”。

此次的数字文创设计是创新互动体验与历史内涵传承的结合与实验性探索,分发掘和利用博物馆数字资源,推动文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度结合,积极探索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文化传播的不同形态,为国家建设智慧型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的号召提供青年力量。

图为实践队为博物馆设计的数字藏品。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表示,自己对广州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不仅了解了其悠久的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了解了广州的众多文物。

“追寻千年商都的历史印记,青年力量助力传统文化发展”,实践团队在实践研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了文化与数字文创的深度结合的创新实践,体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深入了解广州考古文物知识,彰显新时代的青年应勇于担当,助力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优秀文化扎根,让优秀文化传承。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精彩阅读